江蘇省交通運輸廳航道局委托河海大學編制的《連申線灌河西段航道整治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已基本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現向公眾公示報告內容如下:
一、建設項目情況簡述
連申線灌河西段航道位于江蘇省連云港市,西起鹽灌航道下閘首末端,沿武障河東行至東三岔,與義澤河匯合后進入灌河,航道終點設在一帆河口,總體呈由西向東走向,整治灌河段航道全長約29.15 km。該航道西接連云港疏港航道和鹽河,東連通榆運河和淮河出海航道灌河段。
擬建航道全線按三級標準雙線航道進行整治,設計船舶等級上限為1000t級。其中航道起點至東三岔(樁號0K+000~11K+430)按限制性航道整治,底寬45m,跨河橋梁通航凈空不小于60×7m;東三岔至航道終點(樁號11K+467.5~29K+150)按天然河流航道整治,航寬60m,跨河橋梁通航凈空不小于110×7m。航道通航水深取3.2m,最小彎曲半徑480m或彎曲半徑320m并內側加寬20m外側加寬17m。 本工程航道整治后總里程29.15km,在28K+025~28K+945設置錨泊區一處,水域面積48000m2左右。工程總投資15630.3萬元,計劃于2015年10月開工,至2015年12月底建成,施工工期為3個月。建設內容包括航道工程、護岸工程、航標工程、錨泊區建設。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概述
(一)施工期:
(1)廢水:施工期廢水主要來自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機械、施工物料、施工泥渣等受雨水沖刷產生的污水以及混凝土拌和砂石料沖洗廢水等施工廢水; 航道疏浚造成的懸浮物增加及施工船舶艙底含油廢水等。
(2)廢氣:主要為施工揚塵、施工車船廢氣和淤泥干化場惡臭。
(3)噪聲:施工期噪聲主要來自施工機械、船舶和運輸車輛的噪聲。
(4)固體廢物:施工期固體廢物主要是建筑垃圾、施工人員生活垃圾以及工程廢棄土方。
(5)生態影響:主要表現為水下挖方對水域生態環境影響,棄土堆放對陸域生態環境的影響。
(二)運營期:
(1)廢水:運營期廢水主要包括船舶艙底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陸域設施生活污水及機修廢水。
(2)廢氣:運營期的大氣污染物主要是船舶廢氣。
(3)噪聲:運營期噪聲主要來自航道交通噪聲。
(4)固體廢物:運營期固體廢物主要是船舶垃圾、錨地生活垃圾。
(5)生態影響:本工程會造成部分陸域生態環境損失,隨著主體工程完工后的綠化,工程建設所造成的陸域生態環境損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三、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的要點
(一)施工期:
(1)水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人員就近租用農舍或城鎮民居居住,生活污水主要通過農舍中現有排污設施排放;施工期船舶含油廢水由有資質的單位接收,不排入水體;施工營地四周開挖明溝和沉砂井;基坑廢水、混凝土拌和廢水應經過沉淀池沉淀后排放,沉淀池定期清淤;加強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嚴禁亂倒生活廢水、亂扔垃圾。
(2)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施工場地布置時應盡量遠離居民區;施工棄土棄渣及時運離現場,道路灑水以減少揚塵;對運土運漿的道路派專人檢查、清掃,保證道路整潔;施工方應禁止不符合國家廢氣排放標準的施工機械、車輛進入施工場地;施工場地采取封閉作業,將挖方堆土覆蓋或灑水,及時將挖方運走;加強現場施工人員勞動防護。
(3) 聲環境保護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在居民區附近選擇白天施工;禁止使用不符合國家噪聲排放標準的機械設備,盡量選用噪聲低的施工機械;施工人員應采取個人防護措施,配戴耳塞、隔聲罩、安全帽等以減小噪聲影響;加強文明施工,設置噪聲防護屏,縮短噪聲傳播距離。
(4)固體廢棄物處理措施
及時清掃施工場地,建筑物的拆除垃圾應集中堆放;建筑垃圾堆放時做好覆蓋措施以避免風吹雨淋、造成二次污染;施工營地生活垃圾袋裝化,由當地環衛部門定期外運至垃圾填埋場集中處置。
(5)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避免放坡開挖;嚴格劃定施工占地區域,在施工邊界處設置圍擋隔離,避免施工隨意占地;施工期排放的各種污染物集中處理和處置,不得向水域傾倒;主體工程完工后,應盡可能在航道兩側植樹種草綠化環境;在堆土區盡早進行復耕,減小水土流失的影響,恢復陸域生態環境。
(二)營運期:
(1)水污染防治措施
船舶配備生活污水儲存容器和油水分離器,交由連云港海事局核準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處理,不得向沿線水域排放;海事部門加強對航道內船舶的監督和檢查,特別是在清水通道維護區、蓄洪區等生態紅線區內。
(2)聲環境防治措施
在航道沿岸采用連續不間斷的立體綠化、防護林帶;盡量減少船舶鳴笛時間和次數,并盡可能的關閉機艙門;采取措施降低船舶噪聲,淘汰不符合環保標準的船型,運行的船舶必須安裝合格的排氣消聲器。
(3)固體廢棄物
營運期船舶固體廢棄物垃圾交由海事部門核準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單位處理,海事部門加強船舶污染物監管,不得直接向河道排放垃圾。
(4)生態恢復措施
工程建設中,應盡量將棄土堆填于低洼坑地,以減少征地;棄土石渣應在指定地點堆放,分層夯實,及時種上樹草,設置臨時排水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棄土區應盡早、盡量復耕還田。
四、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要點
本項目符合江蘇省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符合江蘇省干線航道網規劃,項目得到了沿線居民的支持。擬建工程項目建議書已通過審查,符合國家當前產業政策。
經過環境影響預測、分析及評價,本工程施工期對航道水域生態環境有一定不利影響,并對航道沿線的大氣、聲環境、水環境有一定程度污染,在嚴格執行"三同時"政策,并落實本評價提出的各種污染防治對策及生態影響減緩措施后,則本項目的建設對環境的影響符合標準限值。
因此,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連申線灌河西段航道整治工程是可行的。
五、公眾查閱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的方式
公眾可于本信息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查詢下載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附件。
六、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本次公眾意見征詢的范圍為項目所在地附近與本項目位置較近的居民及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公眾參與調查的事項為對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本及其結論的意見,及對項目本身環境保護方面的其它意見:
(1)公眾對擬建項目所在區域目前的環境質量的滿意程度。
(2)公眾認為該項目對環境質量造成的危害/影響程度是什么?
(3)從環保角度出發,公眾對該項目持何種態度,請簡要說明原因。
(4)公眾對該項目環保方面有何其他建議和要求?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和時間
通過以下聯系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1)建設單位及其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名稱:江蘇省交通運輸廳
地址:南京市升州路16號(郵編:210001)
聯系人:劉俊生
聯系電話:025-52853210
(2)環評單位及其聯系方式
環評單位名稱:河海大學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西康路1號(郵編:210098)
聯系人:劉老師 聯系電話:13915974931
郵箱:lxd654321@163.com
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時間:自公示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
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見附件。
江蘇環保公眾網聯系電話:025-58527307。